冷再生施工工藝
就地冷再生機租賃技術就是在常溫狀態下利用冷再生機租賃機將舊瀝青路面和部分基層鐵創、破碎,通過對原有骨料進行篩分試驗確定是否需要添加新的骨料,然后再加人一定比例的穩定荊和水充分拌合,最后碾壓成型作為新的墓層或中、下面層的一種施工工藝。
冷再生混合料層經過碾壓達到設計壓實度后,必須進行養生后才能進行面層的攤鋪。養生期由環境溫度、稼定劑種類等因紊決定,水泥作為穩定劑的情況下,一般養生7d即可進行下道工序(面層攤鋪)施工,但需經過強度檢驗達到設計要求。出租維特根冷再生機。
隨著公路交通的快速發展,國、省干線公路網逐步形成,新建公路的比重逐年減少,改建、大修工程比例不斷擴大。有些因車流量增大、超載嚴重且多已達到或超出設計年限,多數已無法滿足通行需求急需大修或擴建。傳統意義上路面大修基本采用翻修或挖除重建的方式,對原老路挖除廢料處理及新集料的開采,破壞周圍環境并造成資源浪費。瀝青路面采用水泥穩定就地冷再生施工工藝將原瀝青面層和基層舊料加以再生利用。瀝青路面就地冷再生施工工藝我省已多次運用在國省干道大中修工程,施工工藝已經得到推廣,施工設備的進步和發展使瀝青路面就地冷再生利用技術日趨成熟。形成了較為成熟施工工藝。
一、瀝青路面就地冷再生施工的優勢
因為舊料得以全部就地利用,減少了新材料的開采,節能環保。也不存在舊料運輸和廢料隨意棄放的問題,施工過程沒有粉塵和廢氣的污染,節約了資源,保護了環境。與傳統的施工方法相比,由于舊的道路材料得以全部利用,降低材料采購成本?!┕ば矢?,工期短,減小交通封閉時間,社會效益明顯。由于原有舊路面的材料全部被就地利用,不需要挖掘、外運、廠內加工及回填等一系列工作,使得施工工序簡化。
二、瀝青路面就地冷再生施工的要求
水泥穩定就地冷再生混合料用做基層或底基層時,水泥劑量可采用4%~5%,一般不宜超過5.5%。水泥穩定就地冷再生結構層宜在春末和氣溫較高季節組織施工。施工期的日最低氣溫應在5℃以上,在雨季施工時,應特別注意氣候變化,勿使水泥和混合料遭雨淋。降雨時應停止施工,已經攤鋪的水泥混合料應盡快碾壓密實。添加的碎石等外摻料和水泥應撒布均勻。當使用大噸位壓路機時,壓實度宜提高1%~2%。水泥穩定就地冷再生結構層宜采用18t以上的振動壓路機碾壓。壓實厚度15~500px,采用18~20t振動壓路機碾壓;超過500px以上壓實厚度應采用25t以上振動壓路機;冷再生結構層碾壓工序應在水泥初凝前完成。
三、瀝青路面就地冷再生施工施工工藝
1、配合比設計
在現場再生機按6m/min~8m/min勻速緩慢拌和進行取樣,試驗室對所取混合料進行篩分,分析混合料級配滿足規范級配要求,按5%水泥劑量進行試配強度滿足設計需要
2、施工放樣
在再生施工之前,應在道路的兩側放置一系列的標樁作為基線,用來恢復道路的中心線。標樁的間距,曲線距離不應超過20米,直線距離不應超過40米。
3、整理原路面
清除原道路表面的石塊、垃圾、雜草等雜物和積水,并清理邊線。對原路的翻漿、車轍、沉陷、波浪、坑槽等病害進行處理,使原路基本平整。
4、準備新加料
據原道路再生深度內的平均密度,計算每平米新料的添加量。根據每車料的質量或體積,計算每車料的堆放距離。
5、擺放和撒布水泥
根據計劃當日完成工程量及每袋水泥(50Kg)的攤鋪面積,計算所需水泥用量,將水泥送至撒鋪路段,按每延米用量均勻擺放。在工作面用石灰方格網進行標注撒鋪,人工將水泥均勻攤開,注意使每袋水泥的撒布面積相等。水泥撒布完后,檢查水泥撒布是否均勻。
6、冷再生機銑刨與拌和
冷再生機推動稀漿車或水車在原路面上行進。施工中再生深度的檢查以相鄰已經再生或原路面為標準,用鋼纖刺入土中,測量其刺入深度,看其深度是否合格。再生機后宜安排4~5人處理邊線和清理混合料中的雜質以及每刀起始位置的余料,以防止影響縱向接縫、橫向接縫、平整度和再生材料的密實性。帶有熨平板的再生機,應經常檢查熨平板后混合料的厚度。
7、整平碾壓
冷再生機拌和完成后,用J20振動壓路機進行初壓,施工人員根據測量結果指揮平地機進行整平。碾壓過程中始終保持表面濕潤,禁止在已碾壓的路段上調頭或急剎車。從加水拌和到碾壓終止的時間不得超過使用水泥的初凝時間。
8、養生及交通管制
碾壓成型并檢測合格后進行不少于7天養生,水泥穩定就地冷再生層宜養生7天后鋪筑上層混合料。除灑水車外,應封閉交通。不能封閉交通時,應限制重車通行。
利用瀝青路面就地冷再生施工技術進行了大修工程的施工,工期相比較以往大修工程有了減短,質量也可以得到保障。但在瀝青路面就地冷再生實際施工中應結合設計圖紙和監理意見具體問題具體分析。